法身超脱生死,为何肉身仍要经历病痛折磨?
大迦叶尊者,这位被世尊称为"头陀第一"的弟子,年轻时便家财万贯,却毅然舍弃荣华富贵,追随佛陀修行。
他以苦行著称,常年粪扫衣、乞食、树下坐,将身心完全奉献给正法。
证得阿罗汉果后,大迦叶已然超脱生死轮回,法身清净无染。
可奇怪的是,即便达到如此境界,他的色身依然会生病,依然要承受身体的痛苦。
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那是一个初春的午后,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格外安静。
大迦叶尊者正在自己的茅棚中静坐,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腹痛袭来。疼痛如潮水般涌现,让这位久经苦行磨练的阿罗汉也不禁皱起了眉头。
正在这时,年轻的比丘阿难从门外走来。
看到大迦叶面色苍白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阿难赶忙上前关切地问道:"尊者,您怎么了?是身体不适吗?"
大迦叶缓缓睁开眼睛,轻声说道:"只是腹部有些疼痛,无妨的。"
阿难困惑地摇摇头:"尊者,弟子有一事不明。您已证得阿罗汉果,法身早已超脱生死轮回,为何色身还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呢?难道修行到了最高境界,身体的痛苦就不应该消失吗?"
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阿难,也是许多修行人心中的疑惑。
大迦叶看着眼前这位善良的师弟,知道这正是一个极好的开示机会。"阿难,你的疑问很有道理。"大迦叶忍着疼痛,慢慢坐起身来,"要说起来,这个问题涉及到佛法中最深奥的因果法则。你且坐下,我慢慢说给你听。"
阿难恭敬地坐在大迦叶面前,双手合十,准备聆听这珍贵的法音。大迦叶说道:"阿难,你可知道人身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?""弟子知道,是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和合而成。"阿难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"不错。"大迦叶点点头,"四大和合构成了我们的色身,这个色身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,就承载着无量劫以来的业力种子。即便我们通过修行证得了阿罗汉果,法身得到解脱,可这个色身仍然是前世业力的显现。"
阿难若有所思地说:"您的意思是,色身和法身是两回事?"
"正是如此。"大迦叶继续解释,"法身是我们的真如本性,一旦觉悟,便永远清净无染,不受生死束缚。可色身却不同,它是业力的产物,必须要承受相应的果报。就像一粒种子种下去,即使你后来觉悟了,种子该发芽还是要发芽,该结果还是要结果。"
正说着,精舍外传来了脚步声。
原来是耆婆大医王听说大迦叶身体不适,特地前来探望。
耆婆是当时最有名的医生,医术高超,连王室贵族都要请他治病。
耆婆一进茅棚,就被阿难和大迦叶的对话深深吸引。
他也是虔诚的佛弟子,对于法身色身的关系同样充满好奇。
"尊者,"耆婆恭敬地合掌问道,"弟子行医多年,见过无数高僧大德,发现一个现象:越是修行高深的人,身体反而越容易出现各种疾病。这是为什么呢?按理说,心境清净的人,身体应该更加健康才对。"
大迦叶看着这位医者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"耆婆,你观察得很仔细。这正说明你已经触及到了一个很深的道理。"
"请尊者开示。"耆婆和阿难异口同声地说道。
大迦叶忍着腹中的疼痛,继续说道:"要明白这个道理,就必须理解什么是业力成熟。我们每个人从无始劫以来,都造下了无量的善恶业。这些业力就像银行里的存款,有些会在这一世成熟,有些要等到来世甚至更久远的将来。"
"那么,"阿难接着问,"是不是说即使证得阿罗汉果,该受的业报还是要受?"
"阿难真是聪慧。"大迦叶欣慰地点头,"正是如此。业力有三种:一是引业,决定我们投生到哪一道;二是满业,决定我们这一生的具体遭遇;三是习气业,影响我们的性格秉性。阿罗汉虽然不再造新业,也不会再有轮回,但这一世该受的满业果报却是无法避免的。"
耆婆若有所悟地说:"所以即使是佛陀,也会有金枪马麦之报?"
阿难恍然大悟:"原来如此!那么尊者现在的腹痛,也是前世业力的显现?"大迦叶轻轻一笑:"不错。记得我在很久以前的某一世,曾经因为贪心,吃了本不该吃的食物,让肠胃受了损伤。虽然那一世的身体早已散,但业力的种子却延续到了今生。"
耆婆听得入神,又问道:"那么,既然宿业无法避免,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痛苦吗?"
大迦叶看着这两位虔诚的弟子,知道到了最关键的开示时刻。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钟声,原来是到了午斋时间。
耆婆看看天色,知道不能再耽误尊者用斋,便起身准备告辞。
阿难也意识到大迦叶需要休息,虽然心中对那个关键问题充满好奇,但还是恭敬地说道:"尊者,您先好好休息,我们改日再请教。"
大迦叶摆摆手:"不必急着走。这个问题关系到所有修行人的根本困惑,今天既然说到这里,就让我完整地讲完吧。"
他看着阿难和耆婆期待的眼神,腹中又是一阵剧痛袭来,让他不得不暂停片刻。
等疼痛稍微缓解,大迦叶缓缓开口:"虽然宿业果报无法避免,但我们面对痛苦的方式却可以完全不同。关键在于明白三个层次的真相。"
他正要继续说下去,忽然停顿了一下,看着两位弟子说道:"
"第一个真相是:痛苦分为身苦和心苦,阿罗汉虽然无法避免身苦,却可以彻底断除心苦。第二个真相是:色身受苦时,法身依然清净如虚空,不受丝毫染污。第三个真相是:正因为要示现给众生看,即使圣者也要受业报,所以因果法则才能在世间得到完美体现。"
大迦叶说完这三个真相,阿难和耆婆都陷入了深思。
大迦叶继续开示道:"阿难,你仔细观察一下我现在的状态。虽然腹部在疼痛,可我的心中有烦恼吗?有恐惧吗?有对疼痛的抗拒吗?"
阿难仔细观察,发现大迦叶虽然身体在承受痛苦,但面容却十分平静,眼神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超然的宁静。
"弟子明白了!尊者虽然身体在痛,但心中没有痛苦!"
"正是如此。"大迦叶微笑着说,"凡夫遇到身苦时,不但身体要受罪,心里还要承受更大的煎熬。这些念头让痛苦增加了无数倍。可阿罗汉不同,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只是色身的感受,与真实的自我无关。"
耆婆深有感触地说:"所以佛法说的离苦得乐,离的是心苦,得的是心乐?"
"耆婆真是慧根深厚。"大迦叶赞叹道,"身体的苦乐是业力决定的,无法选择。可心的苦乐却完全在我们自己手中。当我们不再认同这个色身,不再把身体的感受当作真实的自我,痛苦就失去了钩子,无法再钩住我们的心。"
大迦叶又说:"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明白色身承受业报的意义。这不是惩罚,而是清理。每承受一次果报,就消除了一个业力种子,这实际上是在净化我们的生命。"
阿难若有所思地问:"那么是不是说,修行人应该主动去受苦?"
大迦叶摇摇头:"不是的,阿难。我们不应该主动去寻求痛苦,也不应该刻意回避痛苦。关键是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痛苦。当痛苦来临时,我们既不抗拒,也不沉溺,只是如实地观察它、接受它、让它自然地过去。"
大迦叶最后总结道:"记住,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层面:色身和法身。色身是过去业力的显现,必须承受相应的果报。可法身是我们的真如本性,永远清净,永远自由。修行的目的不是让色身不生病,而是认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法身,而不是这个会生病、会衰老、会死亡的色身。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时,就获得了真正的解脱。"
夕阳西下,精舍里洋溢着祥和的气氛。
法身就是道家所讲的性功,肉身就是道家所讲的命功,但是无论你命功修的再好,活几百岁,肉身也终有凋零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法身的成就。
参与讨论
(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)
参与讨论
没有发现评论
暂无评论